爐具網訊:據了解,黑龍江省推出了針對上樓農戶、機關事業單位的“秸稈壓塊燃料+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”和“秸稈直燃鍋爐”兩種集中供熱技術模式,在一些地區還有資金補貼。那么到底什么是秸稈打捆直燃鍋爐供熱呢?
秸稈打捆直燃鍋爐集中供熱技術原理
秸稈直燃供暖技術是指將農作物秸稈直接送入專用鍋爐高效燃燒,產生熱水、蒸汽等,為住宅小區、村屯供暖或工農業生產供熱的規?;斩捜剂匣庙椖?,由于不需要秸稈成型壓塊等加工生產過程,運行成本低廉。
該技術模式是以秸稈收儲運體系為基礎,通過秸稈摟草機、收獲機、打包機作業,將田間秸稈收集、打捆成大圓包、小方包后,配送至秸稈直燃鍋爐進行集中供熱或工業生產。
秸稈打捆直燃鍋爐則以逆流燃燒理論二次燃燒技術、半氣化逆向燃燒技術為技術創新方向,采取間歇性燃燒,持續供暖的方式,填料一次可燃用3~4小時,根據氣溫日進料3~4次由水箱溫度自動控制進風量,從而控制燃燒速度。當水箱溫度達到設定值以后進風停止,處于悶爐狀態。水箱溫度下降后,自動開啟風洞調節閥,再次燃燒。人力成本較直燃型少,其熱效率高達80%以上。并且新型鍋爐還配備專用旋風+袋式組合、旋風+濕法靜電除塵裝置,使顆粒物充分降解到達標排放,保證清潔供暖。
秸稈打捆直燃鍋爐集中供熱技術優勢
一是秸稈消耗利用量大,自然生態耦合性好。東北地區居民每年從十月中旬開始,供暖期長達近6個月,需要大量能源供暖,而秋收季從每年的九月中旬開始,到十月中旬結束,與供暖期恰好契合,秸稈打捆直燃鍋爐的推廣應用能夠有效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問題,不但不影響第二年春耕,而且秸稈燃燒后的灰渣可制備有機肥料還田利用,達到減施化肥的目的。以2蒸噸秸稈打捆直燃鍋爐為例,年燃用秸稈960噸,可處理周邊約2000畝地產生的秸稈;一臺12蒸噸鍋爐年可燃用秸稈5760萬噸,可處理周邊5公里范圍1萬畝地產生的秸稈。
二是運行成本更加低廉,投資和經濟效益顯著。與燃煤取暖相比,秸稈打捆直燃供暖運行成本相對較低。一般秸稈直燃鍋爐每蒸噸造價15萬元左右,可帶供熱面積7500平方米。采用秸稈打捆直燃供暖方式,鍋爐熱效率達到80%以上,高于燃煤鍋爐的68%,每平方米供熱成本15元左右,比燃煤降低約10元以上。此外,秸稈直燃鍋爐結構相對簡單,設備運行相對穩定,對運維人員能力素質要求不高燃料不需要二次加工轉運作業,供暖綜合成本遠低于秸稈壓塊燃料鍋爐。
三是節能減排效果好,利于改善區域能源消費結構。東北地區農村炊事采暖用能在農村能源消費中占比達到60%以上,其中秸稈薪柴等非商品能源消費仍占主導地位達46%—62%,且多為低值燃燒,熱利用率僅為20%左右。從需求側看,農村地區煤炭消費量也逐年增加,消費占比達13%——33%,采暖期發電供熱用煤總體供應還存在不小的缺口。
因此,將作物秸稈轉化為清潔能源用于居民生活利用,不但易于被農民接受,更有利于促進區域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。按熱值等量換算,2噸秸稈的熱值相當于1噸燃煤(折合0.7噸標煤),黑龍江省現有秸稈直燃供熱項目46處,年設計消耗秸稈能力達47.97萬噸,可替代24萬噸燃煤,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44.69萬噸,二氧化硫0.14萬噸,氮氧化物0.12萬噸,生態效益顯著。
秸稈打捆直燃鍋爐集中供熱適用場景
該模式主要適用于鄉村兩級具備集中供熱管網的農戶采暖,以及鄉鎮政府、學校、衛生院機關事業單位采暖,也可用于糧食烘干、畜禽舍采暖等農業生產。用能單位應當有一定秸稈存儲轉運場地。
海倫市利民節能鍋爐制造有限公司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有30多年的生物質鍋爐制造經驗,對秸稈打捆直燃鍋爐進行深入研究,獨創行業領先的生物質解耦氣化燃燒技術,解決了傳統秸稈打捆直燃鍋爐熱效率低、燃料燒不凈、污染物排放高、燃料結焦和煙氣焦油等行業共性難題,已獲得多項國內國際發明專利。而且近幾年利民秸稈直燃鍋爐已經在黑龍江省、遼寧省、吉林省以及內蒙古等地實現了規?;茝V應用,實現了“政府環境治理、企業運營增效、農民就業增收”的三贏局面。
政策鼓勵、技術可行、排放達標,企業降本,農民增收,在秸稈資源豐富、原料易獲得,秸稈打包、收儲運較便捷的地區,秸稈打捆直燃鍋爐供熱將成為鄉鎮供熱企業的首選。
掃碼申請加入
農村清潔取暖賦能交流群